“有法帮你”——从三则故事看一座县城的法律援助

2025-09-23
0

  “三次雪中送炭,一生感恩不忘”,这是江西南昌县居民邓大姐和140多名环卫工工友,一起送给南昌县法律援助中心的一面锦旗。短短12字背后,是他们经历的“有法可帮”的故事。

  此前,因公司未中标项目,邓大姐和工友们集体失业。面对迟迟拿不到的被拖欠的工资、押金以及补偿金等,这些年纪偏大、文化程度不高的工友们,一度陷入困境。

  “多亏了法律援助,我们的权益才有了保障!”邓大姐说,“不仅诉求有人帮,连选择哪位律师也可以由我们自己定。”通过“洪城良援·百姓点单”机制,他们可以自己选择信赖的律师。工人们与援助律师一起收集证据、据理力争,历经劳动仲裁、一审、二审三个阶段,经过一年多时间,最终打赢了官司。

  “从指派律师到百姓点单,让受援者与律师之间更加信任,也让律师群体更好发挥作用。”南昌县司法局二级主任科员罗健平说。2024年至今,南昌县法律援助中心通过“百姓点单”机制由受援人自主选择律师160人次。

  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南昌县建立县、乡、村三级法律服务体系,并设立2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。面对高龄老人、残疾人、病人等出行不便人群,南昌县还将法律援助送上门。

  去年11月,家住南昌县塘南镇的陈先生,在家里迎来了上门帮助他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员。“一场交通事故让我高位截瘫,没钱请律师打这场事故的官司。”陈先生说,“家属到南昌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后,工作人员立即上门了解情况,还主动联系相关司法鉴定所减免鉴定费用。”最终,在援助中心和援助律师的共同努力下,法院判决对方支付其124余万元赔偿金。

  通过推行“先行受理”“容缺办理”等机制,南昌县法律援助部门帮助群众快捷便利地获得法律援助服务,从申请到指派的时间,由原来的五天缩短到最快一天。

  在提升服务质效的同时,南昌县法律援助注重靶向发力,创新机制守护重点群体权益。

  身患癌症,因病不能工作的杨女士原以为可以依靠家人好好治疗,谁料在治疗一年多后,丈夫拒绝再花钱为其治疗。在调解未成功后,杨女士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。

  “我们联合县妇联共建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服务站,常态化协作为妇女儿童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、咨询与宣传教育等服务。”南昌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胡荣波介绍。面对杨女士的诉求,援助律师多方沟通协调,杨女士丈夫终于同意支付10万元治疗费。

  多方聚力、创新机制、打造品牌。在南昌县,通过建立“监察+仲裁+工会+法援”联动对接机制,“仲裁+法援+律师”的协同联动模式,为劳动者提供全链条支持;通过组建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,对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申请的法律援助“优先受理、优先审批、优先指派”服务;推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及值班律师制度,为特殊人群提供法律咨询、法律帮助及参与认罪认罚见证等服务。

  2024年至今,南昌县已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641件,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。随着“有法帮你”品牌实践活动在南昌县的持续推进,民生温度也在法律服务的深耕中不断升温。(记者 李唐宁)

【责任编辑:王雪】